新聞中心
社會熱點
塔山杏花艷 盼君入鏡來
文章出處: 人氣: 發表時間:2018-03-28 08:28:47
“塔山頂上屋一間,老僧半間云半間。半夜云去做霖雨,回頭方羨老僧閑。”宋朝著名詩人楊萬里的一首《看塔山云遇僧》,描寫的是塔山常年云霧縹緲,云雨互現的景色。如今,最吸引人的是春暖花開之時,漫山遍野的杏花。
塔山,又名大周山、轎頂山,位于鄭州西南40公里的滎陽、新密兩個縣級市交界處,山上有圣壽寺,寺內巍峨矗立一座宋代古塔,名曰千尺塔,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。據史料記載,北宋仁宗皇帝(1023-1063年)在大周山下朱家裕選納曹家女子做了皇后,皇后身居后宮,知書達理,溫文爾雅,危難之時鎮定自若,曾協助皇上平息宮廷侍衛顏秀、郭達叛亂,深受皇上寵愛?;屎笤陂_封汴梁日子久了,思鄉之情,懷土之憂難以言表,仁宗便命在京城建“望鄉樓”,在皇后老家建千尺塔,以解思鄉之愁。由于塔需高千尺,方能使皇后如愿,故久未建成,為此許多官員被貶殺。后有能臣獻計,把塔建在大周山頂,從山下至塔頂千尺有余。

建塔時,因道路崎嶇,隨用羊群馱磚,數載建成,方隨曹皇后心愿,后人稱此塔為千尺塔或曹皇后塔。千尺塔是古代磚塔典范之作,該塔坐北朝南,為九級六角形樓閣式磚塔,塔身東南坡是數千株野杏樹,眾星捧月般生長在塔外寺院周圍,西北為斧劈刀削的絕壁,景色秀麗。據《河南通志》記載:“大周山,中有三泉九塔,…其山嵯峨嶙峋,霧則皎然如玉,晦則空夢隱約。巍峨險峻,且修竹翠林,青石疊梯,泉清水秀,風景優雅……”塔山歷來成為文人騷客賦詩填詞,抒發情懷的好去處。數百年以來,高聳入云的磚塔,經歷朝代變遷,滄桑風雨,尤其遭遇有記載大小地震29次,仍屹立于山巔,充分彰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工匠精神。

塔山除千尺塔之外,圣壽寺四周,依山就勢,還有清咸豐年間用青石壘成的寨墻,山寨東門額上刻有“鉞佛寨”三個大字,古老的寨門內側,嵌著兩塊高大的清代石碑,寨內數塊明清石碑述說著鉞佛寨的厚重文化積淀。半山腰蜿蜒曲折的寨墻,青色如黛,寨內易守難攻,成為兵家虎踞龍盤之地。1944年10月,皮定軍徐子榮領導的豫西抗日先遣隊,智取山寨,同日偽漢奸岳德功展開激戰,一舉鏟除土匪惡勢力,為塔山方圓百姓除害,在鄭州歷史上抒寫了抗日救國、除暴安良的華麗篇章。如今,古色古香的寨墻,青翠蔥郁的林木,同山頂挺拔云霄的千尺塔,交相輝映,讓人目不暇接,流連忘返。另外,山上“二仙洞”、“星月石”、“膏筆泉”、“皇姑道”等古跡傳說舉不勝舉,使人浮想聯翩。再加上山上空氣清新,四周景色盡收眼底,成為鄭州居民特別是滎陽、新密兩市居民假日登高望遠休閑娛樂的好去處。

每年春天的3月15日至30左右,是拍塔山杏花的好時候。因為海拔高的緣故,山上杏花比山下要晚一周左右。從滎陽、新密兩市開車到山腳下塔山村,有一條崎嶇的山路,順山而上,一棵棵枝丫粗壯的野杏樹映入眼簾,展現嬌美的身姿。再往高處走,你會看到數千株野杏樹不擇地勢,密密麻麻長在巖縫荒草坡,花兒次第開放,微風吹拂,一簇簇,一團團,向人們傳達著春到消息。春天杏花剛嫩,呈現的是粉紅的花蕾,這時整個山坡如紫絹一般,千尺塔身披彩緞,煞是好看。如若天暖,不幾天,塔山東南坡就形成一片白色的海洋,蜜蜂嚶嚶嗡嗡,游人如癡如醉。古塔,城墻,廟宇,彩旗,色彩斑斕,真是美不勝收?;ㄩ_數日,惠風和暢,花片飛舞,漫山遍野,花雨飄落,游人徜徉樹下,感受山花飛舞的美景,如置身香雪海,陶醉片片白雪肆意飛揚。正如《滎陽縣志》所述“山光如黛,紫綠萬狀,熙如春則宜于春……”


拍好塔山杏花,實在不易。筆者認為首先拍大景,在半山腰位置沿小路往東南走200米,千尺塔、圣壽寺在數千株杏樹簇擁下盡收眼底,山坡巍峨挺拔氣勢盡顯,景色蔚為壯觀。在此放下機位用廣角構圖,畫面大氣,雪白的杏花映襯紅色寺院,再加上早晨第一縷陽光照在塔頂,光影柔和,畫面格外柔美。其次拍近景,在圣壽寺、千尺塔、鉞佛寨旁邊,杏花做前景,映襯著藍瓦紅墻、雕梁畫棟、蜿蜒山寨,也可入畫。再次登高望遠,山下黃色的油菜花開放,綠油油的麥苗,黃澄澄的菜花,高低錯落,線條感明顯,加上一支杏花,黃白綠三色為主,也不啻一副絕美的春日杏花圖。最后,你如果有興趣,拍一拍枝干粗大,形狀各異的老杏樹,或帶領旗袍靚女拍寫真,也會感到美不勝收。

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”塔山杏樹花期雖短,卻因株多茂密,塔高景秀,元素多樣吸引很多游人。特別是攝影人花開之時,陶醉期間,盡享春天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.
